稻盛和夫:经营者必须要“把正确的做人之道贯彻到底”
发布日期:2016-09-12 00:00 来源:http://www.bd-inn.com 点击:
一、经营者必须懂哲学
很早以前,我就认为经营者应该懂得哲学。 提到哲学,总是给人一种晦涩难懂之感,其实大家不必把哲学想得那么高深。我想强调的是希望大家拥有高水准的人生观。 经营一家企业,为了始终引领企业走向安全与辉煌,急需我们这些企业经营者对所有机会做出判断,做出判断的标准就是判断者的人生观。所以,我强调经营者应该懂哲学,就是希望大家尽量拥有高水准的人生观。 这么说可能令人感觉有些费解,所以我通过和大家交流自己创办京瓷公司的情况,向大家讲述我所倡导的哲学。 我在鹿儿岛出生并长大,从鹿儿岛大学毕业后来到京都,就职于一家陶瓷公司,从事精密陶瓷的研究工作。这是我进入社会后的第一份工作。我在那家公司干了大约4 年,不幸的是与公司领导意见不合,所以就辞职不干了。以此为契机,我原来的上司和几位友人提出应该创办一家公司,于是我们就创办了新的公司。我的下属们也申请加入。这就是京都陶瓷公司,现在京瓷公司的前身。 创办了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经营的公司,我干劲十足。和我一起创办公司的7 名同伴也感到非常欣慰,因为京都陶瓷公司成立了,稻盛和夫研发的技术有了用武之地。 此前不管研究得多么起劲,取得多么辉煌的研究成果,要想使自己的研究成果问世,都要听取公司领导和经营者的意见,结果是时常被驳回,无法顺利推进。可是,现在这个公司是我们自己创办的,不用再看别人脸色行事,可以专心致志地开展研发工作,于是大家热情高涨。
二、朴素的伦理观成为判断标准
这时,我离开鹿儿岛不过4 年时间。虽说“从今天开始就是经营者了”,可我却连何为“经营”都不清楚。一个连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都没见过的人要经营一家公司了,束手无策是可想而知的。作为技术员,我可以向客户讲解自己研制的产品,但除此之外,我一窍不通。 然而从公司成立的那天开始,下属就把我当作主心骨,遇事前来跟我商量:“这件事该怎么办呢?”别人有事跟你商量,你不能总是优柔寡断,必须做出判断。这让我很是为难。 那时我27 岁。如果再年长些,或是在大企业有过哪怕一点管理经验,我也许能明白经营是怎么回事,可是我哪一条也不具备,因此无从做出判断。 我所拥有的只是孩提时代父母和身边的大人教导我的朴素的伦理观:“这个不能做,那个可以做。”判断是非的标准,除此之外我一无所知。 世上有的企业一帆风顺,有的却历经波折。人生也是一样。走向辉煌的企业和一帆风顺的人生,恐怕都是各个环节善恶判断积累的结果。企业如今的业绩也好,一个人眼下的生活也好,都是这种积累的表现形式。所以,各个环节的判断失误,有可能导致此前的一帆风顺转为一败涂地。正确的判断至关重要。 可是,我却不知道判断的标准是什么。所以正如我前面谈到的,我以父母的朴素教诲为标准做出判断。
三、坚持正确的做人之道
不过,考虑到对员工说“我是以小时候挨父母训斥的事作为标准进行判断的”,这也太缺乏权威性了,所以我采取的说法是:“我是根据原理和原则做出判断的。”
“原理和原则”是一个让人似懂非懂的说法。经常有员工问我:“原理和原则是什么?”于是我向员工宣称:
“原理和原则就是正确的做人之道。我做出的所有判断依据的都是这个标准。”我告诉大家,我不是根据企业赚钱与否,也不是根据个人得失,而是以“正确的做人之道”为标准进行判断的。无论遇到怎样的阻碍,我都要把正确的事情坚持到底。
我就是以这种极为朴素的,从某种意义上讲极为幼稚的思维方式作为判断标准的。正因为这种以朴素的伦理观作为判断标准是正确的,京瓷才一路走到今天。
我们再来回顾一下,前面谈到要成为经营者就必须懂哲学。不过,我所说的哲学并不是什么高深的理论,而是应该以正确的做人之道为标准对事物进行判断。它不是利害得失的评估,也不是战略战术的制定,而是作为人,要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。这是必不可少的。
那么,人所走的正确道路在哪里呢?它的原点就在于孩提时代父母对我们的教导,“这个可以做”;在于父母对我们的批评,“这个不能做”。这就是判断的标准。
如果一个人希望追求更高层次的标准,可以将严格的伦理观作为标准,也可以参考哲学家倡导的哲学标准。我建议大家尽量追求高水平的判断标准,但这些标准的原点还是要追溯到父母对我们的教诲。
“把正确的做人之道贯彻到底”,是成为经营者的条件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