组织结构设计
发布日期:2017-04-24 00:00 来源:http://www.bd-inn.com 点击:
组织结构的设置,需要在组织环境、组织战略、组织人员和文化以及技术条件的前体现进行结构设计
1.组织结构的含义
组织结构是组织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,在管理工作中进行分工协作,在职务范围、责任、权利方面所形成的结构体系。其本质是为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一种分工协作体系,组织结构必须随着组织的重大战略调整而调整。
职能制组织结构图
2.组织结构设计的决定因素
2.1 组织的环境
组织结构的设计需要判断企业经营所处的环境。稳定的环境允许企业采用较为严格的、常规的组织结构:而不断变化和不确定性的环境就要求企业采用更为灵活的、可调整的组织结构。
2.2 组织的人员和文化
技能熟练的、独立的专业人员通常要求采用分权式的组织结构并要求取得自主权。
2.3 生产技术
批量化的生产技术通常要求企业采用高长型、更为集中的组织结构。
2.4 组织战略
在计划组织结构时,最根本的目的必须是确保形式上的结构不妨碍企业主要目标的实现,就是要对工作进行安排,使员工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工作。
3.组织结构类型
3.1 简单式结构
简单式结构又称直线制组织结构,是指分工和正式化程度低,但集权程度高的组织扁平组织,通常为小型组织之小企业所采用。
简单式结构的优点和适应性如下:
优点:组织运作具弹性,可迅反应,成本低,责任归属明确。
缺点:如组织扩大,业务增加,则无法维持,完全依赖一个人会有风险。
适用性:对于规模小(人员10人以下),业务单纯。如经营销售业务。
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图
3.2 职能制
(1)职能制组织结构,是各级行政单位除主管负责人外,还相应地设立一些职能机构。如在厂长下面设立职能机构和人员,协助厂长从事职能管理工作。(2)职能制的优点:
能适应现代化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比较复杂,管理工作比较精细的特点;
能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,减轻直线领导人员的工作负担;
(3)职能制缺点:
它妨碍了必要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,形成了多头领导;
不利于建立和健全各级行政负责人和职能科室的责任制;
在上级行政领导和职能机构发生矛盾时,下级无所适从,容易造成纪律松弛,生产管理秩序混乱。
由于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的明显的缺陷,现代企业一般都不采用职能制。
3.3 事业部制
(1)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亦称多部门结构,即按产品或地区设立事业部(或大的子公司),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较完整的职能机构。
(2)事业部制优点:
总公司领导可以摆脱日常事务,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;
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,更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实现企业的内部协作;
各事业部之间有比较,有竞争,这种比较和竞争有利于企业的发展;
事业部内部的供、产、销之间容易协调,不需要高层管理部门过问;
事业部经理要从事业部整体来考虑问题,这有利于培养和训练管理人才。
(3)事业部制缺点:
公司与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叠,构成管理人员浪费;
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,各事业部只考虑自身利益,影响事业部之间协作。
3.4 矩阵制
(1)矩阵式组织结构形式是在直线职能式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,再增加一种横向的领导系统,它由职能部门系列和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系列组成,从而同时实现了事业部式与职能式组织结构特征的组织结构形式。矩阵式组织结构也可以称之为非长期固定性组织结构。
(2)矩阵式结构优缺点:
同时具备事业部式与职能式组织结构的优点;
兼有职能式和产品式(项目式)职能划分的优点,形成互补;
加强了横向联系,专业设备和人员得到了充分利用,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弹性共享;
具有较大的机动性,促进各种专业人员互相帮助,互相激发,相得益彰。
矩阵制组织结构图
3.5 团队式结构
(1团队式结构可快速回应变化快速的环境,由不同专长的团队根据组织的需要,在短期间内连结完成任务,随着不同的需求弹性组合团队,组织以松散、分散的方式管理。
(2)团队式结构的特点
团队结构的特点是在管理者对团队实行放权,在团队内部打破部门界限与职位界限,鼓励团队成员的自主管理、自主决策和相互合作。
有些小型组织可以完全采取团队结构,而在某些大型组织中,则常在一定层次、一定范围内采取团队结构,作为对整个官僚结构的补充。